【新语丝电子文库(www.xys.org)(www.xys2.org)】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地域与校风--访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 

    创办仅40余年的中国科技大学,与国内一些百年老校相比颇显年轻,
但中国科大以后来居上的志气和实力,在中国名校行列中名列前茅。"两
会"期间记者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、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院士。对于
中国科技大学的建设和发展,朱校长很有信心。

    记者(以下简称记):有人认为,中国科大从北京迁到合肥,失去
了地缘优势,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?

    朱清时校长(以下简称朱):去年我们中国科大代表团访问美国时,
专门就此类问题进行调研。康乃尔大学就设在美国一个叫伊萨卡的小城,
全城 4万人,大部分是康乃尔的教职员工和学生,他们的偏僻程度比我
们还厉害,从波士顿到那儿要开 7个小时的车。校长诺林斯博士的介绍
给我们很多启迪,他说,地理位置不好,确实给办学带来不利影响,主
要影响在请老师。康乃尔不要求教授终生呆在这个地方,只要把大学办
成学术气氛很浓的地方,让人感到这个地方最适合中青年发展,就会有
很多人来。另外康乃尔建校后有很好的声誉,凡是在这儿工作过的人,
都会以此为荣,乐意在个人履历表中记载这一闪光点,那么教师问题就
迎刃而解了。

    中国习惯于用一个人,就要他在这里工作一辈子,这种想法实际上
既没必要也不可能。美国大学教师平均一生要换 3-4次工作地点,这便
于一个人找准位置,也防止教职工思想死板,有利于个人位置的优化和
教师队伍的优化,中国科大在合肥,地理位置比伊萨卡好多了,他们能
做到的,我们也能做到。

    记:能否请您谈一下在科大读书的学生的情况?

    朱:科大的优势就在于有一流的学生,科大从建校期,就能吸引各
省的优秀学生。即便在科大最困难的时候,就是迁到安徽初期,我们还
是吸引到全国最好的学生。七八十年代,高考状元很多都考到科大,现
在科大仍然招到了全国的好学生。1998年是1500名,1999年是1800名,
科大每年都要公布高考的平均录取成绩,1998年是632分,1999年是627.
15分,尽管招的冠军或前几名少些,但从今后的发展来说一次多考个5、
10分并不重要,重要的是他们的天赋和刻苦学习的能力。每次到教育部
开校长会,我都说科大的平均分,我们学校招了一批平均来说是全国最
好的学生。其素质与一流大学相比都不差。如果有好的校风和好的教学
体系,他们都会成才。

    记:学生中有种说法:"穷北大,富清华,不要命的上科大",目前
北大、清华都很富了,科大的学生还那样玩命读书吗?

    朱:如果说科大学生在国际上有很好的声誉,主要原因是科大自始
至终保持着刻苦学习的校风,在过去二三十年条件差的时候仍是如此。
我们的学生晚上开夜车、占教室,刻苦学习的风气比其他学校都强些。
科大校风是讲竞争、讲正气、比学习好,比考试成绩好,这也是建设一
流大学的有利条件,一个学校的好校风要几代人的努力才能形成和发展。
建设一流大学最难的是学校的本质特征,即校风,和在国内外的声誉。

    记:您认为科大目前存在的差距和问题在哪里?

    朱:差距是真正一流的教师还不够多,真正明白什么是一流管理的
干部也不够多。如果我们齐心协力想办法,用十年的功夫去解决上面两
个问题,科大工作会更上一层楼。另一个差距就是我们的教育体系还有
问题,导致学生的全面综合素质没有达到理想的程度,学生没有战略头
脑,这也是全国普遍存在的问题。


(《科学时报》记者 刘茂胜) 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【新语丝电子文库(www.xys.org)(www.xys2.org)】